Monday, September 03, 2007

公關粉飾毋損維基精神

公關粉飾毋損維基精神

  《南華早報》報道,根據
wikiScanner程式發現,在特首競選期間,曾經有人從東亞銀行,多次把曾蔭權維基百科的欄目修改。其實,維基是個開放平台,任何人即使不使用wikiScanner,就是從每一個欄目網頁上方「歷史」(history)按下去,已經可以完全查看下去,把欄目的不同版本作比較,用戶試一下,便等於上了一課維基百科補習班。 

 事緣在今年317日,即特首選舉前8天,有人在1個小時之內,從同一個IP地址進入修改英文維基百科的Donald Tsang欄目,這個IP地址在「歷史」紀錄中是完全清楚顯露的,如果任何人把這個IP地址輸入反向IP查詢(reverse IP lookup)系統,例如APNICWhois資料庫,顯示出的結果,確實指出該IP地址是由互聯網供應商分配予東亞銀行。所有都是網絡上公開資料,不涉及任何高深網絡偵察技術。

  修改了些什麼?例如,政制發展第五號報告書的「反民主內容」被改為「六成市民支持」的方案;在文中提及曾特首就香港環境問題說港人壽命長一事之前,加入一段有關藍天行動的資料;「公務員」改為「公共服務」(筆者譯);諸如此類,雖然有公關粉飾的味道,但也總算沒有把所有批評刪改,甚至文中較負面的部分也保留,而且,中文版維基百科「曾蔭權」欄目,未見在那期間有來自該IP地址或其他IP地址同類的改動,故此,也很難認定這些修改是有計劃的行動。

修改無所遁形

  當然,問題出於修改欄目者被證實來自曾特首選舉辦公室主任李國寶的東亞銀行,這就令人有瓜田李下之感,至少亦是不智。自從wikiScanner出現後,發現及追查任何機構的IP地址有否進入相關的維基百科欄目作出修改,變得非常容易,眾多美國國會議員、中央情報局澳洲政府,以至企業機構如沃爾瑪等,都被發現曾從自己機構內進入維基百科,進行大幅友善修改。

  例如,單是澳洲國防部的系統,就被發現曾在維基百科進行超過五千項的修改,事件曝光,令澳洲政府面目無光,很多部門從此禁止政府員工利用政府電腦網絡系統進入維基百科修改欄目。當然,即使這樣,也不代表各地政府、機構或企業不能靜靜地,令人不覺地作友善修改,因為只要分散從不同地方以不同IP地址進入就可以了,因為維基百科始終是個開放平台,無法也無意阻止這些行為。

開放理念未變

  出現這些事件,維基百科的可信性會否受損,擁有維基百科的維基媒體基金會對其受到「濫用」,態度如何?維基創辦人Jimmy Wales,至今也沒有表態回應,也沒有對有政治、商業或其他利益動機的介入有太大反應。相信,這應與維基運動本身的核心理念有關:開放、自由、群眾參與可以優化知識的準確和真實程度,所以,肆意的粉飾修改對內容的影響只是暫時的,效果亦是有限的。但當然,wikiScanner這些工具的出現,令這些自我修改的活動可能稍為收斂,也未嘗不是好事。

  始終,維基精神是開放、包容的,包括容納不同意見,也有相同的發言、參與權利。

  去年,Jimmy Wales訪港,參加中文維基年會時,談及中國政府對維基百科的限制,不時禁止用戶登入。有人提問中文維基百科可否迴避政治欄目,以求得到官方開路,答案是不會作自我審查,但相反在內地網絡世界內有很多所謂「網評員」,積極在各論壇等處散播官方觀點,Wales卻表示並不介意,也歡迎他們參與,以換來維基在內地能見天日。這就是對系統理念的信心,正是維基精神所在,儘管放馬過來,只怕你不來。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9月3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