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04, 2007

政策欠平衡令人擔憂

政策欠平衡令人擔憂

  轉眼間,筆者在策略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及與內地經濟合作委員會的工作完結了,最後一次的會議已經在上周圓滿結束。約一年半期間委員會開了九次會議,三十九名委員在首次會議時差不多人齊,至最後今次只有二十二人,即僅多於一半委員出席,但這在記憶中已經並非最少人的一次了。


  多次的會議中,討論過很多題目,包括創意產業人才滙聚高增值物流競爭政策、擴闊稅基創造就業機會就影響經濟及勞工市場的結構性和周期性因素的分析等等。策發會分開四組,但卻互不交流,實在是很可惜的,當我們討論以上的「經濟」題目時,若能與社會發展及生活質素委員會互動,尤其對有關人力資源和就業等問題,效果必定會更好。

  筆者還記得在第一次會議的時候,與會者積極地提出未來會議可作討論的策略性議題,創意產業是最多人提出的,所以,「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得以成為第二次會議的主題,可惜,當時的討論只基於2003年中央政策組的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那研究報告僅分析了「創意產業對經濟的重要性、就業情況、營運特色、強項和弱點、未來面對的挑戰,以及內地市場的重要性」,沒有具體發展策略建議,而去年再討論後一年多以來,政府其實也完全沒有提出或落實新的政策。

香港反應太慢

  也許,有如其他討論題目一樣,經濟好轉了,問題就似乎不那麼急切了。策發會一年半之中的會議集思了不少,但有廣益嗎?下一步應該怎樣?我們會議紀錄是有的,但卻沒有綜合所有建議,為香港經濟發展作策略性分析,那麼策發會這一組的結論和建議策略是什麼?沒有綠皮書,報告也沒有。

  最後一次會議主題是「進一步發展香港的金融服務」,金融業作為香港經濟龍頭,是不用爭議的,但問題是香港能只講金融業,不理其他行業發展嗎?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能只靠金融業唱獨腳戲嗎?答案很明顯是不,但香港政府未能讓我們看到有平衡發展多元化經濟的政策甚至意欲,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不久前在香港科技大學EMBA十周年管理會議上,行政會議成員李國寶發言提及香港所失去的機會,由金融業至連接廣東的大橋,香港的回應都太慢、太遲,他也特別提到,互聯網的泡沫爆破後,金融市場仍快速回復,人才、資金和機會,都流向最能善用科技的國家。

  香港最主要的銀行的領導層也曾說,他們未來要發展為資訊科技和市場推廣企業,才能在全球市場競爭。但香港政府卻要把科技從政策局中除名;當然,推動科技發展與政策局名字可以是兩件事,即使有名也可以無實。象徵意義也有其重要性之餘,落實長遠持續發展策略才是主菜。

  既然如此,為什麼香港政府又要把「科技」從政策局除名?我不知道,但事情發展至今已變得政治化,無論是爭取保留「科技」一方,或政府不肯改變初衷,都似已經被加諸了額外的政治目的,令理性討論的空間消失了。

不重視專業精神

  最近筆者在與各界專業人士交流中,得到了一個共同結論,就是專業人士的目光是比較長遠、科學、理性的,較具發展觀,但近年香港的發展趨勢,令人覺得專業精神得不到重視,社會短視、商業利益為先、行政方便主導之風氣,愈吹愈勁。

  也許這分析角度可令我們更深層地理解和面對,香港的政府和社會為什麼不重視科技,不願意為產業找尋和開發新的競爭優勢,以及定出和執行產業發展策略。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6月4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