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1, 2007

整裝再發絕地反擊

整裝再發絕地反擊

  最近一兩個月以來,資訊科技界鬧出了幾件壞消息,首先有應用科技研究院「睇風水」風波,然後再有香港科技園總裁請辭後再傳出他們也有聘用專家「為環境、傢俬及布置提供意見」,兩個機構也被揭發有類似的人事問題,例如用人唯親、高層離職的安排等。


  這些負面的消息,無疑已經令科技界的聲譽蒙污,尤其是搞科學研究的人竟然如此迷信,更是不可原諒。不過,傳媒的報道大多集中於「睇風水」事情上,是並不全面的,又或者「順理成章」地指向官員失職,也是太過於把問題簡化,無助理解出事的原因和找出解決方法。例如,有人指審計署無權向科技園監管或核數,令其變成「無王管」的獨立王國,但審計署只會亦只懂算賬,在財務以外的管治問題,幫助有限,也不能改善這些機構核心工作的成效,即是在科研及產業支援和發展方面。

  這些方面的責任,除了政府官員之外,兩個機構的董事局主席和成員,也必須負上極大責任。作為管治像應科院和科技園這些花費龐大公帑或監管公共資源的法定機構的董事局,成員不能把工作和責任當作是普通諮詢委員會的一份「公職」,開開會,象徵式地發表兩句意見便算。筆者也知道一些在其他類似機構的個案,一些重要但比較棘手的管治工作,根本很難找到願意承擔的董事,例如出任一些重要委員會的主席。

改善問責機制

  類似的機構管治問題,並非只看個別官員或董事的會議出席率,百分百出席也不一定有貢獻、真負責。所以,社會和政策局本身應該評核一下這些機構的董事局的表現,改善其問責機制,政府也要自問是否只管委任這些德高望重,但貴人事忙的大老闆出任董事和主席就足夠。當然,筆者也見過不少真正投入公職而「做好這份工」的人士,政府其實也應該看得很清楚,只是有時這些委任是基於什麼準則和理由,也許連決策局也決定不來?

  相信近期另外一個決策局也管不了的決定,就是特首曾蔭權提出在「三司十二局」制度下,整合目前的工商及科技局和部分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的職能,成立為新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首先,筆者也贊成把經濟發展與工商政策結合,相信這做法是合理的,不過,「科技」這個字從局名中消失,是令人失望和擔憂的。從1997年成功爭取成立資訊科技及廣播局,至2002年董建華引入問責制時與工商局合併「降格」成為工商及科技局,至今2007年打回原形,資訊科技及廣播職能在政府架構中重回經濟局的範圍下,7月後通訊及科技會否還至少有自己的一個「科」,有專責的常任秘書長?

勿忽視科技發展

  曾蔭權對香港經濟發展的理解,相信是只要有金融服務業帶動的商務行業就夠了。與科技同時遭到除名的,還有工業,但香港真的已經沒有,或者不再需要工業嗎?中國的科技部信息產業部都是處理國家重點發展的主要部門,但在香港竟然沒有一個對應的決策局,在以往已經明顯地對香港在爭取與中國內地科技產業政策配合方面有所不便,現在這建議的倒退正是政府政策短視之下的自我邊緣化。只重視金融和地產業的發展,是香港經濟政策的特色,但漠視經濟多元化和科技發展,長遠甚至會不利於金融等核心產業的競爭力。

  代表資訊科技界的單仲偕議員正發起一項網上簽名運動,向特首表達反對新政策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這名字,建議改為「經濟、商務及科技局」,這應該是最低要求了,同意的話請到www.petitiononline.com/cksin/petition.html聯署支持。

  在科技發展機構出現管治問題和政策不重視科技產業的陰影下,業界要團結起來,為保留香港資訊科技這基本競爭優勢而努力。是形象工程,是重新定位,是整裝再發,更是絕地反擊。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5月21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