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3, 2006

借鑒內地網絡媒體

借鑒內地網絡媒體

  筆者在上海參加了中國網絡視頻技術的表表者上海聚力傳媒技術的活動,這家由武漢大學生在2004年創辦的、以技術起家的公司,其PPLive品牌的P2P視頻技術,今天已經達到了全球有數以千萬計用戶、每晚有超過二百萬人在線、每日逾四萬新用戶下載的驚人增長。

 認識了聚力的CEO姚欣差不多一年了,這人真不簡單,項目從學校宿舍開始,半年前公司才完成了一輪融資,就把四十人從武漢一舉搬到上海浦東的張江高新科技區,公司人數又增加了一倍,現在已達四百六十八條網上頻道;廣告服務才推出幾個月,每月營業額倍增。

 通過P2P應用,用戶便不用只是單一地從伺服器端下載文件,而是每個用戶都可以是伺服器端,也可以是客戶端,這技術原本應用於文件檔案交換,例如Napster等,後來再發展至P2P下載共享,例如BT;至今,P2P技術已發展至「流媒體」(streaming media),用戶在互聯網觀看視頻內容,由傳統地從伺服器先下載一段,然後在用戶電腦的媒體軟件內開始觀看,邊下載邊觀看這模式,變成用戶能與同時在觀看同一段視頻的用戶進行資源分享,同時下載該段視頻,在效率和速度上表現明顯更佳。

 P2P流媒體與P2P文件交換和下載共享的分別,是流媒體應用如PPLive的技術,毋須等待檔案完全下載,就可以一邊下載一邊播放,適合廣播式內容,而且在播放後內容不存在電腦上,有助保護內容版權,不像P2P下載共享的BT技術般,易於被用作大量分發侵權內容檔案。

 不過,無可否認,P2P流媒體現在仍有不少侵權內容充斥於各平台中,但這情況也正在改變,就像PPLive等技術的創造者,原本對知識產權並不重視,或是了解不足,但在他們發現技術的商業機會後,這態度就很快改變了,而中國大陸對知識產權執法不善,反而是讓這些技術創作人變身而成的企業家,可以有機會「改過自新」,這也不失為中國自主創新的獨有現象。

 PPLive目前是全中國最流行的P2P流媒體軟件,有七成以上網民使用過,其次的是騰訊QQLive,連名字都衝PPLive而來,但第三名的PPStream,反而可能有較多港人認識,相信是因為有較多足球轉播,但這類內容的版權問題比較複雜,從營運策略來說,較商業化的聚力和騰訊,反而審慎得多。

 聚力最近的一項新嘗試,就是在兩星期十四日內,在網絡直播電影《夜宴》,用戶完全免費觀看,電影商與聚力的收益則完全來自廣告。其實,盜版既然已經成為現實,電影商與其眼看網民侵權BT下載,倒不如免費給他們看,以收回一些可觀的廣告贊助。

 內容供應商要成功對付各種技術侵權衝擊,答案不是訴諸法律,也不在於採用各式擾民的數碼版權管理技術,令用戶經驗變差;始終,保護版權是提供者的問題多於是用戶的問題,尤其是不應令多數奉公守法的客戶感到不便。筆者自從誤購不能轉載iPod的港產音樂光碟後,以後也不願意在香港買CD了。唱片商銷售大跌,只怪自己趕客。

 始終,業界應以客戶價值最大化為目標,才能建立長遠的客戶關係─什麼也要以客為本,非以內容供應商利益為本。內容供應商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希望香港的電影音樂媒體業者也能開放一些,不要讓中國行家把我們進一步拋離。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10月23日


我與姚欣合照(10月18日‧上海 同樂坊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