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14, 2006

經濟峰會難望有新意

經濟峰會難望有新意

   行政長官曾蔭權舉辦「『十一.五』規劃與香港發展」經濟高峰會「十一.五」規劃作為2006201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闡明國家戰略意圖和政府工作重點,以引導市場行為,對奉行自由經濟的香港特區,如何與國家各地區和人民協調行動,達到「十一.五」規劃的發展目標,不獨是給香港的機會,也是我們的責任。

  「十一.五」規劃的指導原則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其中強調的原則包括保持經濟平穩但較快的發展、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協調城鄉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及深化改革開放。

自主創新

  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是推進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藉以加快建設中國式國家創新體系。然而,中國的客觀現實卻是經濟快速增長,而科技創新能力嚴重不足,而自主創新戰略是指「企業依靠自身的努力產生核心技術或概念的突破和實現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創新行為的綜合」。

  自主創新的措施和途徑,包括健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企業加大投入技術創新和研發、加強創業投資的融資渠道、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牌。「十一.五」規劃重視如何強化中國的國家創新體系,對內即由科研機構、大學、企業、政府等組成的網絡,對外就要注重國際科技資源的合作和交流,並建立有效和國際化的知識資本管理和保障環境。

  推動自主創新,是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服務業,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其中更以提升電子訊息製造業為首,「根據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總體趨勢,大力發展集成電路、軟件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產業,重點培育光電通訊、無線通訊、高性能計算及網絡設備等訊息產業群,建設軟件、微電子、光電子等產業基地」,綱要列出的重大專項工程,第一是集成電路和軟件,第二就是新一代網絡,包含下一代互聯網、數碼電視網,也特別提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移動通訊示範網」。

  總結而言,國家「十一.五」規劃核心是經濟、社會發展,而除了發展現代化農業外,就是以科技自主創新推進工業結構優化,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及整體的訊息化,建設創新型國家體系,推進成為具創新精神的人才強國。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香港應如何回應國家發展目標、戰略、過程及各項具體工作,令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改革都能更快速、更成功?

  筆者相信,「十一.五」規劃要求國家進行的科學發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也同樣是香港所需要的;很多香港人一提到高科技就覺得香港不行,其實只是香港不肯,而且國家創新體系研究明確證實,建設關鍵不單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也同樣重要,而科技中介服務,包括提供技術支援、訊息、人才、金融、法律、知識產權及政策等方面的管理、諮詢、培訓和評估服務。香港在技術和制度上,都有條件、能力,甚至有責任,要回應國家對自主創新的發展。

名與實

  所以,各界以至國家,對特首年底訂出香港的「十一.五」規劃策略是有期望的,畢竟「十一.五」規劃都快過去了五之一,但以911日經濟高峰會的成員名單與組合看來,難免令人有點隱憂,因為四個專題小組分為「商業及貿易」、「金融服務」、「航運、物流及基礎建設」及「專業服務、創新科技及旅遊」,只是把所謂四大支柱產業四合為三,加一個看似為大老闆成員而設的商貿「太上小組」,勉為其難地加入創新科技名義,卻無創新科技成員之實,只有一兩位老牌電機電子廠家,整體地很難令人期望有太大新意。

  當然,僅一日的經濟高峰會後,各專題小組仍要深入討論,年底前向特首提交一份包括須跟進項目具體建議的「行動綱領」。希望港府不要再繼續偏聽大企業,維持一貫短視和缺乏產業政策的做法,真正地配合國家目標和全球經濟大勢,重新重視科技創新,這對國家對香港,才是正確方向。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8月14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