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2, 2005

教育界尚未善用資訊科技

It was four years ago when I wrote in the same newspaper column about the IT debacles of the Hong Kong Examination Authority, and now it happens all over again. How time hasn't changed. And apparently the education sector is the one that needs most to be re-educated about using IT to improve its process. But then again, it's not about their knowledge or the lack thereof, but their attitudes.


教育界尚未善用資訊科技

  早前會考放榜時,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承認因為人為疏忽,錯報六百七十名考生的英文科口試成績;當筆者聽到這消息時,不禁想起2001年,當時仍名叫香港考試局的同一機構,在公布高等程度考試時發生的大混亂。

  想當年是四年前的7月6日,高等程度考試成績發放時出現網絡大擠塞,但考試局當時的負責人雖然承認低估上網查閱成績的考生數目,但並不承認錯失,連對事前是否欠缺周詳考慮,也竟然說:「事後孔明當然容易」;相比之下,今次考評局出的亂子雖然更大,但在處理上,其實已經大體得多。

  筆者清楚記得,讓不少資訊科技界人士不滿的,是當時的考試局秘書長蔡熾昌和主席周明權的一些自保言論,把責任像慣性也推在「電腦」身上,周主席當時竟說,如果網上放榜系統短時間未能改善,將打算取消8月中學會考網上放榜安排。

不再把責任歸咎科技

  當時筆者亦曾在專欄中批評,並指出不少業界人士都樂意向考試局提供專業意見,嘗試協助。結果,蔡秘書長透過一位考試局委員安排,邀請筆者吃了一頓午飯,但表現過這「誠意」後,就完全沒有進一步的消息或跟進,筆者對此一直有點失望。

  不論今次考評局的失誤有多嚴重,筆者反而認為這次事件的處理,總算比前有改善之處,至少,顧爾言主席和管理層沒有把問題完全歸咎於資訊科技,從開始就承認是人為過失;不過,在網頁上只說:「發現資訊系統,有技術問題」,這卻仍言之未盡,沒有勇敢地指出是人和程序的問題,像把責任推給「死物」。

  香港的教育問題何其多。另一個近期備受關注的,就是教科書的價格。筆者有一位小三的小侄女,今年的新書費用就過千元,教科書經常改版、加價,包裝過份豪華、不環保,部分校方規定要買的書根本很少使用等,這些問題不用在此重複。

  既然學校同一班級用的是同一批課本,何不考慮不用學生個別地買書,而利用類似軟件集體授權方式,容許學校師生自行自由以活頁式複印,學生即使遺失了部分,都可以補印;此外,也可大量增加網上教學內容代替書本。收費方面,可由校方在學費外以版權使用附加費必收,這有何不可?

問題不在技術在決心

  現在只因無人願意拿出勇氣,挑戰現況,而最有能力領導這樣做的,當然是政府和眾多官立學校,但我們對這個夢想當然沒有期望;始終,與考評局的故事一樣,問題不在技術,只在乎人的決心。

  後記:筆者上周評論有關「中小企業培訓基金」的結束,得到工貿署副署長來電回應,當局實在有以記者招待會、商會通訊及報章廣告公布,所以不能說是「靜悄悄」,在此筆者感謝副署長的資料;不過,始終看到好的計劃終結,是令人惋惜的,希望政府仍可考慮重新直接支援中小企培訓的方法。

刊載於《信報》2005年8月22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